小署
小暑,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。
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°時為小暑。
小暑過后,炎熱的夏季正式開始。
中醫專家怎么說?
中醫認為,暑為陽邪,其性炎熱,暑多夾濕,最易傷氣以及損傷心陽。因此,小暑節氣應特別注意平心靜氣以養心神,防暑避暑以祛濕氣,同時還要抓住冬病夏治的好時機。
中醫專家認為:暑氣傷心,平心靜氣養心神;濕熱交加,防暑避暑祛濕氣
大家都關注怎么食養?
蓮藕:營養又消暑,常吃蓮藕可以涼血、滋陰、清熱。夏藕更是補養脾胃的好食材。此外,蓮藕也是高血壓、肝病、食欲缺乏、缺鐵性貧血、營養不良者的保健食物。
荷葉:味甘,微苦,性平,入肝、脾、胃經,是傳統藥膳中常選用的原料。它有清熱解暑利濕、升發清陽、散淤止血等功效。荷葉含有多種同類生物堿及黃酮甙類、維生素C、多糖等。荷葉有良好的降血脂、降膽固醇和減肥的作用。
西瓜:是夏季的時令水果,汁水豐富,能解暑、生津,有“天生白虎湯”之稱;
綠豆:可清熱解暑、止咳利尿;
酸梅、山楂:可生津止渴;
金銀花、菊花:可清熱解毒;
赤小豆:可清熱利濕。
小暑期間要注意些什么?
暑多夾濕,濕氣容易困厄脾胃及肢體,使人出現納呆、食少、困倦、疲乏等癥狀。應注重清熱化濕,健脾消食。
建議要注意:
1. 晚間使用熱水泡腳,以微微汗出為宜,可祛除體內濕氣;
2. 夏季空調的溫度不宜調得太低,以免濕氣郁閉體內;
3. 食用具有祛濕健脾作用之品,如用陳皮、薏米、茯苓、扁豆等熬粥。
膏方調理最好選擇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