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三伏天相較往年時長增加,每次出門黏膩的汗水就如雨水一樣往下掉,暑熱,濕熱交雜,身體容易出現不適癥狀,曬得頭暈腦脹,每天迷迷糊糊,還時不時頭疼,皮膚也特別容易過敏,總是起疹子,長水泡,這就是外界的暑熱帶動了體內的濕熱。
在中醫里面有一種叫做“濕邪”的毒素,夏季里尤盛,濕邪重是會讓我們體重增加,而且很多苦夏的癥狀如口粘口渴、精力不濟等等也都與濕邪過旺有關。專家指出夏季想要輕身消夏,關鍵是祛濕排水。
如果您也感覺身體也有以下這些情況,那就要及時給身體祛祛濕,清清熱了。
身體濕熱重的癥狀
情況一:身體沉重,一般為頭很沉,四肢也重,上樓抬腿都覺得腿重,我們身體就跟綁上了一個水袋一樣,沉甸甸的。
情況二:身體很濁,濁即為污濁,不干凈,不清爽,小便渾濁,便溏,身體頻繁過敏,這也是體內的濁氣往外在排的表現。
情況三:身體油膩,特別容易出油,臉上,尤其是鼻翼兩側出油很多,頭發油膩,頭屑多。
如何祛濕解暑
祛濕方法一:少鹽,幫助腎排水
吃太多鹽必導致更多的水攝入,很多口重的人都不苗條。許多科普文章常常提醒大家夏季要多補充淡鹽開水或含鹽飲料,這種提示是沒錯的。但這主要是針對夏日從事劇烈運動、體力勞動的人,對很少出汗的白領們來說則未必合適。
因為攝入體內的鹽主要通過腎臟排出,當攝入的食鹽太多或腎臟有病變的時候,就不能及時將攝入體內過多的鈉排出。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升高時較多的水進入血管,極易造成水鈉潴留,水腫也就不請自來。你雖沒多吃,看上去卻比別人大一號。
如果不是出汗太多,夏季仍然要堅持低鹽飲食(世界衛生組織建議,每人每日的鹽攝入量不應超過6克),特別是對于腎臟有疾患的人來說尤其如此。
祛濕方法二:按摩排水,比桑拿更健康
說起排水,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的懶人招數就是洗桑拿。這種被動的出汗方式并不適合炎熱的夏季,尤其不適合頻繁采用。因為蒸桑拿雖可以加快血液循環,排除體內的濕邪,但因在洗桑拿的過程中,出汗過多,并不利于心臟健康。其實相對于桑拿,洗個溫水澡并稍事按摩是更健康的排水方式。
溫水澡能讓身體微微汗出,配合簡單的按摩手法,不僅可以起到排出體內濕邪的作用,也是一種很好的放松方式。如果有時間,每周一次的身體SPA,籍由專業按摩師的理療手法,可以得到更佳的排毒排水效果。
夏季運動后,等汗干了再用與體溫相近的溫水洗澡,輔以排水功效的植物精油,有助于更快緩解疲勞,放松身心。
祛濕方法三:適當午睡,身體更輕盈
專家認為,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。因為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,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濕內停。而夏季晝長夜短,再加上許多忙碌的職業人晚上加班,夜間睡眠時間往往不足,應特別注意勞逸結合。
對于白領們來說,適當午睡可以補充晚間睡眠的不足,讓大腦和身體各個系統都得到放松與休息,下午的工作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。利用公司的休息室,某個長沙發小憩一下,或者去附近的美容沙龍做個Facial睡個美容覺,哪怕就是在辦公桌前打個小盹兒也好。而對于那些因受客觀條件限制,中午不能很好地進行午休的女性而言,更要保證充足的晚間睡眠。
祛濕方法四:排水減重,從健脾開始
脾虛的人往往更容易濕氣大,體重也會比其他人更重。中醫認為脾有“運化水濕”的功能,脾胃受損后,不能正常地“運化”而使“水濕內?!?。體內濕邪大量積聚后身體沉重、腹脹甚至腹瀉,晨起眼瞼浮腫等不適就全都找上門來。
生生堂開胃山麥膏,選取山藥、大棗、陳皮、蓮子等多味健脾祛濕的藥食同源藥材,專門針對中醫里的濕邪概念,能很好的幫助飲用人群祛濕利氣,拜托濕熱癥狀的困擾。
祛濕方法五:經期食紅豆,補血排水一起來
專家說,經期吃點紅小豆,排水又補血。紅小豆富含鐵質,有補血的作用,是女性生理期的滋補佳品?,F代研究發現紅小豆中也含有一種皂甙類物質能促進通便及排尿。
中醫認為紅小豆性平,有滋補強壯,健脾養胃,利水除濕,清熱解毒和補血的功能,比較適合脾虛濕熱內盛者食用。經期或經期前后喝點紅小豆粥或吃點含有紅小豆的糕點,不僅可消除體內多余的水分,還能起到預防缺鐵性貧血的作用。
綠豆、扁豆、絲瓜、冬瓜等都具有很好的利濕作用。聰明又健康的你,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專屬你的那款輕身排水美食。
祛濕方法六:午后一杯茶,排水又減壓
專家建議,每天下午開始工作前,給自己泡上一杯茶,不僅可以提神醒腦,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,而且由于茶葉還有利尿的作用,可及時帶走體內多余的水分。
綠茶由于制作工藝中沒有發酵環節,所以營養成分較之其他類高,但葉綠素含量也較多,且為涼性的;鐵觀音屬半發酵茶,由于發酵期短仍偏寒性;烏龍茶不寒不熱,是一種中性茶;大紅袍茶溫而不寒;普洱茶性溫和醇厚,有暖胃的作用,特別適合寒氣重的人飲用。
祛濕方法七:運動排汗最祛濕
在所有的排水方法中,運動出汗是最不能被忽略的一種。健康管理專家認為:夏季里,從事適度的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,提高機體的抗病力,還可以助消化、促進氣血流通,進而防止內生濕邪的產生。
同時,運動時身體微微汗出,還能帶走體內多余的水分,讓身體感覺更加輕盈。專家發現,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晚間相對涼爽時進行,以散步、快走、慢跑、各種球類、太極拳等運動方式為宜。
盛 夏 飲 食
第一樣:冬瓜
很多人覺得夏季的標配是西瓜,但其實冬瓜是非常好的祛濕清熱,補水降火的食材。
它既能補水,又能把我們身體多余的水分給清出去,還能把我們的火氣給降下去,清心除煩。在《本草再新》中也記載著:“冬瓜,清心火,瀉脾火,利濕去風,消腫止渴,解暑化熱?!?/p>
很多人擔心冬瓜寒涼,脾胃不好的不敢吃,其實我們可以把冬瓜和生姜,蓮子,豬骨一起燉湯喝,這樣既能祛濕清熱,又不會過于寒涼。
準備一斤冬瓜,蓮子40克,豬骨一斤,生姜適量。把豬骨加料酒,生姜焯水去腥。冬瓜去籽,皮可以不去,洗干凈即可,切成塊。之后所有的食材放進砂鍋中,再加入2~3片生姜,大火煮開轉小火燉煮1小時,出鍋前加點鹽調味即可。
第二樣:薏米
薏米是祛濕的佳品,它又叫薏苡仁,不光能祛濕,還能利水消腫,清熱等,特別適合咱們身體濕又熱的人。
只不過薏米的性味寒涼,我們在吃之前,一定要先炒熟,這樣薏米才能兼具健脾,祛濕的作用。很多人喜歡用紅豆薏米來祛濕,其實光用這兩個,用不對,很容易損傷我們的脾陽,因為這兩者都是寒性的。
今天就分享一個更為溫和的祛濕湯,薏米白扁豆雞腳湯。這是嶺南地區的湯食,要知道嶺南地區的養生湯可以出名了的好喝又營養。
我們需要準備炒熟的薏米10克,炒熟的白扁豆10克,芡實10克,茯苓和赤豆5克,陳皮3克,雞腳少許,豬骨少許,生姜適量。
雞腳和豬骨和上面一樣,加料酒,蔥姜焯水,之后所有的食材放進砂鍋中,大火煮開轉小火燉煮1個小時。出鍋前加食鹽調味,我們燉湯記得不要隔夜,第二天吃很容易鬧肚子。
陳皮是行氣化痰的,可以把我堵塞我們身體的濕濁給化開。芡實是補脾祛濕的,可以把我們體內頑固的濕氣給清理走。薏米祛濕降濁,雖然它的性味寒涼,但是白扁豆的性味是溫性的,炒過的白扁豆,專門可以清除脾胃的濕氣,不損傷陽氣。
之后茯苓可以把體內的水濕往下推,通過小便排出去,而赤豆更多的是清熱,雖然它的性味寒涼,但是其他食材的溫性是可以平衡這股寒涼的,所以不用過多擔心。況且我們還有祛濕散寒的生姜,如果脾胃寒重,還可以把生姜換成干姜哦。
這樣一道祛濕卻不會損傷脾陽的祛濕清熱湯就做好啦,無論我們是濕熱體質還是寒濕,都可以用它來祛濕清濁。
如果平時懶得燉湯,也可以試試這款簡易版的茯苓山藥粉,比起燉湯來說,更省時省力,適合上班族和懶人。
里面的食材有薏米和茯苓,還加入了懷山藥和蓮子,其中薏米和茯苓祛濕降濁,而蓮子則可以幫助我們身體清熱,而且蓮子有醒脾之效,清熱而不傷脾胃。
山藥則是健脾養胃的,很多體內濕氣重的人,大多都是脾胃的運化水濕能力下降,而山藥則可以幫我們把這個運化能力給提升上來。
溫縣壚土的鐵棍山藥,營養豐富,自帶一股清香。云南的高山茯苓,無硫熏無漂白。安徽的薏米,湘潭的蓮子,顆粒飽滿,都是當季的新貨。
所有的食材沒有經過化學處理,只是簡單的破壁打粉,而且不添加任何的防腐劑,糖類,地地道道的天然之味。
吃著也簡單,舀出2勺用沸水沖泡,攪拌均勻即可飲用。茯苓是不溶于水的,所以我們建議用沸水邊沖邊攪拌,水量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添加,如果覺得吃著味道過于寡淡,我們還可以添加一些蜂蜜或是牛奶,增加風味。
像是平時早上趕時間,或是下午餓了,都可以泡上一杯,簡單方便,飽腹感強,關鍵是能幫助身體補充營養,健脾祛濕又清熱,很適合夏天喝。
如果不喜歡這種流質口感,也可以隨身備上幾塊這種集合了多種健脾祛濕,養胃的食材制作成的八珍糕,里面有薏米,茯苓,山藥,蓮子,山楂,麥芽,砂仁,陳皮,白扁豆,雞內金等,用雞蛋和小麥粉調和,而且是不含蔗糖的,即使不能吃甜的朋友也可以放心吃。
除了上面茯苓山藥粉中所用的四種食材外,額外添加的雞內金是化瘀清積的,可以把體內的一些污濁給清理干凈,我們濕熱體質的人,體內濕又熱,氣機都是瘀堵的,利用雞內金可以把身體的氣機理順。
山楂是消滯的,還有活血作用,砂仁化濕,辛香溫散,把瘀堵在脾胃的濕濁給疏通開。麥芽是行氣的,陳皮可以化痰健脾。這些食材搭配在一起,發揮出的效果也更好。
加上小麥和雞蛋,經過低溫烘焙后散發蛋香和面粉獨有的香味,與天然的谷果混合,口感也更好了,低溫烘焙可以保證里面的食材營養不流失,而且吃著也是酥酥的,不像那種很硬的糕點,吃著會喇嗓子,中老年朋友都可以放心食用。
每一塊都是獨立包裝,開袋即食,干凈衛生,而且方便我們攜帶,這樣再也不用擔心糕點會受潮變質啦,飯前飯后都能吃,給孩子或是老人當成解饞的小零食也十分不錯。每天2~3塊即可,老幼皆宜。
盛夏暑熱重,濕氣重,咱們學會這三種方法,吃對這2種食物,就再也不用懼怕暑熱的天氣,濕氣一掃而光,我們也能信心十足的應對三伏天。